2009 年元月十二日 53 分 , 接到道洪与小马的短信 . 姨爹去逝了 . 姨爹生前豪迈洒脱,笑如宏钟,最不喜人哭哭啼啼。于是,写下这篇怀念文章也不敢悲悲戚戚,怕是他老人家听得到,辱了他一世英名。 真不敢相信活得那么实在的姨爹就这样去了 . 用 “ 实在 ” 来形容生命状态大概有语病 , 但却是我真实的感觉 , 在我们家的众多亲戚中 . 我比较崇拜他 . 就是因为他的 “ 实在 ”. 说 “ 实在 ” 的,我所了解的姨爹并不多,只觉得他老人家看人爱用医生的职业习惯 —— 观察人的器官,于是也仿效姨爹,从他的 “ 器官 ” 说起: 姨爹的眼 . 姨爹是名医,位列中国三大 “ 骨头 ” (骨科权威)之一。姨爹的 “ 眼中有人 ”, 大概是 “ 地球人都知道的 ” 。写全国医学院校使用的《脊柱临床医学教材》时,关键之处便一定要自己用临床来验证,真正可说是 “ 字字血 ” 。同事老友皆劝他 “ 没见过这样写书的 ” ,甚至编辑都说不必字字较真。可姨爹不干,他说 “ 我的书是写给未来的骨科医生读的,最终是要在病人身上来验证的,错一个字,可能会死一个人 ” 。书出版后,好评如潮,我以为有四字最中肯綮 ——“ 笔下有人 ” 。 姨爹的 “ 眼中无人 ”, 大概也是 “ 地球人都知道的 ”. 在他眼里 . 没有贵贱 , 唯有病人。找他疹病的名人贵人很多 , 穷人贱人也很多 , 他都是一体对待 . 有一次 , 卫生部一位副部长(还是姨爹的老同学)给他打电话 , 说是老母亲骨折 , 请他进京诊治 . 姨爹当即回话 “ 我这里也有很多病人,走不开 , 还是请老太太到成都来吧 .” 副部长无奈,只好用飞机将老太太送来成都。又一次 , 我听见医院他的一位老友在数落他 “ 某副省长生气了,他可是管医院的,人家大老远跑来找你看病,这是瞧得起咱们,你却偏要给那乡下老头先看,让人家排队。太不给面子了 ” 。姨爹当即回答: “ 乡下老头来得还远些。再说人家也是先排的队,某省长的病不比他重嘛。 ” 老友语塞,摇头苦笑而去。 姨爹也有 “ 走眼 ” 的时候,而且除了医学专业,他不 “ 走眼 ” 才是怪事。他与老友们创办了四川第一家民营股份制医院 ——“ 友谊医院 “ , “ 专家 ” 的弱点顿时暴露无遗。他们不擅应酬,于是对擅应酬的 “ 企业家 ”“ 青眼有加 ” ,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