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对赵晓兄“只有’上’和’下’,没有’左’和’右’吗?”的回应

“只有上下,没有左右”是我十几年前写作《无天无法——基督教视野下的中国文化》一书的观点。该书并没有完成,所以“流毒”不大。近些年来政治上的左右不但造成社会撕裂,同样造成教会撕裂。因为中国和汉语文化圈内言论并不自由且惧于长臂管辖,所以左右互搏在华人教会界反映在对美国政治的激烈讨论。本人笨口拙舌,不愿意参加论战,尤其是对我并不熟悉的美国政治的论战,但见到我十分敬重的意见领袖刘军宁的《只有极左,没有极右》一文,尤其是拥有庞大群体的赵晓兄大力推广该观念,便与赵兄商议,由赵兄张罗一次小型的内部讨论。赵兄提出了7人的范围和罗伯特议事法则的规矩,我表示赞同。但可能赵兄繁忙,这事没有成型。但赵兄毕竟是重信之人,今天终于见到“只有’上’和’下’,没有’左’和’右’吗?”一文回应。 首先对“只有上下,没有左右”做一个说明。每一个基督徒都知道“定睛基督”,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原则,同样也是灵命成熟的基督徒行事为人的方法。耶稣说:“我就是 道路 、 真理 、 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这里“道路”(希腊文: ὁ δ ός hodos )是个极具神学意义的比喻性词语,指一种生活方式、行为方式、通向目标的方式,蕴含有“唯一”(途径)的意思。早期教会称基督信仰为“这道”(the Way,参 《使徒行传》9:2、19:9、24:14),即耶稣基督本身就是启示、引导、目标和过程的总和。赵晓兄引用的《圣经》耶稣面对 法利赛人与撒都该人的左右之争,保罗面对加拉太教会和哥林多教会的左右之争,都正好帮助我说明只能定睛“主的义”而不能移焦到人的“主义”。 赵晓兄提出必须要为护教、为使命、为牧养、为见证、为更好地公共参与与服事分辨“左”与“右”,此话我赞成一半,不同的一半是我不去分辨“左”与“右”,而是去分辨是否符合主的道。上述赵晓兄引用的三段经文正是《圣经》案例。人类历史中的马列主义与纳粹主义左右之争你死我活,并不证明其中哪一方合神心意。在川普1.0版本时,我是拥川派(但绝不是川粉,因为我对政治领袖崇拜保持高度的警惕),写了《神在磨练川普》《纽约的自由女神与五月花号的自由男人》等文,分析美国的政治光谱和教会的神学光谱,最重要的事实依据是川普废除了《约翰逊法案》。但川普2.0版本时,我改变了一些看法,主要事实依据是他僭越神而自大,露出不为价值观而战的本色,甚至破坏宪政和法治。但我也绝不是川黑...

看得见的山上之城——王怡牧师公共神学分享会祷词

  亲爱的在天之父,感谢祢对我们的创造、护佑和救赎。祢在每一个时代都兴起一种神学思想,帮助我们行走在祢指示的正确道路上。如面对罗马异教、犹太教挑战时祢兴起的护教神学;在罗马教会腐败时祢兴起了因信称义和圣约神学;近代以来,基督教的神学都是以“个人得救”为中心的系统神学,这个“系统”在对于“世界”的人文主义、进步主义、现代主义、民族主义的冲击时存在明显的缺陷,导致西方国家用科学-理性排异基督教,东方国家用专制-偶像拒斥基督教时我们无力抗衡。这一时刻,祢赐给我们公共神学,其中的“国度观”调整“系统”,面向“社会”,追寻奥古斯丁通过基督教神学回应当时的公共议题的路径,认为信仰不仅关乎个人得救,也关乎我们如何在社会、政治、文化、法律、教育等公共领域体现上帝的旨意和真理,这就是“加尔文-凯波尔”等人兴起的“公共神学”路径。     亲爱的在天之父,感谢祢在每一个时代每个民族中都兴起一种福音运动,如初代教会时期使徒宣教运动和殉道者信仰见证,复兴时代的约翰·卫斯理的“循道运动”、怀特腓、爱德华滋的“大觉醒运动”和威廉·克理、戴德生的“现代差传运动”。而现在,祢在中国兴起了“家庭教会运动”,这些运动都有一个核心,那就是“让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亲爱的在天之父,感谢祢在每一个时代都兴起一个关键人物,回应时代的黑暗、危机或更新的需要。如率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摩西,将福音带向外邦世界的保罗,挑战教会腐败,引发宗教改革的马丁·路德。52年前的今天,祢赐给中华民族一个新生命,他就是后来的王怡牧师。王怡牧师是中国家庭教会运动的一面旗帜,他抛弃世界给他的所有,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追寻耶稣;他将加尔文-凯波尔的“公共神学”在中国传承并发展出新的高度。这个新的高度就是面对世界的逼迫,面对异邦的文化,面对主内肢体的不理解,如何勇敢而又谦卑,坚定而又文明地为主作见证。今天,我们在这里探讨他的公共神学思想,实际上是透过这些讨论领会祢的恩典。因为,他的这些思想不属于他自己,甚至不属于华人教会,王怡牧师的公共神学思想只有一个来源,那就是圣灵的启示。当然,王怡牧师的领受也可能不完全,也可能有错误,这也正是需要研讨的地方。求祢保守今天的讲员,求祢保守今天的讨论,更求祢保守祢在狱中受苦平安度过52岁生日的忠仆,以上祷告是奉我主耶稣基督之名,阿门!

我们的弟兄王怡——王怡生日派对串词

  有请墨尔本华人牧者联会的荣誉主席王伟强牧师带领我们做一个开始的祷告。       明天是王怡弟兄的生日,三年前我们尼哥底母真理追寻会开播时,就做了一次王怡弟兄的生日派对。并且承诺只要他不获自由,每年都要做下去。我们这样做既没有什么 “ 属灵意义 ” ,既不是人们附会的 “ 政治抗议 ” ,也不像人们批评的那样 “ 高举人 ” 。我们只有一个朴素的想法:你的弟兄失去庆生的自由,那我们就用我们尚存的自由来填补弟兄的自由。这是一个人之常情,既不高尚也不卑鄙,与你家弟兄庆生时大家找借口喝两盅没什么区别。     我们今天派对的主题是:我的弟兄王怡。我们并没有强调他的那些显赫的身份,甚至连 “ 牧师 ” 的头衔都没有提及,我们只强调他是我们的 “ 弟兄 ” 。当然,在主基督为首的 “ 肢体 ” 里, “ 弟兄姊妹 ” 本身就是一种神圣的关系,一些属灵兄长或许抒发两句 “ 老兄怜弱弟 ” ,一些小字辈或许感怀两句 “ 日盼共言欢 ” ,但我想天南海北的 “ 弟兄姊妹 ” 都有一种共同感觉,那就是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的慨叹。因为我们知道我们这位失去自由的 “ 南冠客 ” ,也会在此时此刻思念我们;而监狱的高墙可能锁得住他的身体,却锁不住他的 “ 弟兄姊妹 ” 对他的友谊。 “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 ,我用了一句唐诗来描述刘同苏牧师与王怡牧师的关系和感情。他们都是因 6.4 归向主怀的中国知识分子代表,虽地处东西,但灵里相通,他们一起著书立说,为主牧养羊群。今天刘牧师借着一件小事的回忆,与王怡牧师灵里掰饼。 “ 馀生事事无心绪,直向十架度岁年 ” ,与王怡牧师一样为主罹患牢狱之灾的曹三强牧师,他们共同的感受、共同的体会就更加强烈,他们都是帕斯卡尔所说的: “ 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 ” 的人,知道为何,忍受任何,曹牧师数算着与王牧师相会的日子。 蘇軾有句诗: “ 萬戶春風爲子壽,坐看滄海起揚塵 ” ,海峡对岸的郭明璋牧师,一直是王怡牧师口中的 “ 郭哥 ” ,这种亲热劲让旁人羡滟,当然,此时的 “ 郭哥 ” 必然送来祝福:我们大家都互相祝福 “ 平安 ” ,但从郭牧师闪烁泪花的短短回忆中,我们看到他与王怡牧师是把对方的平安藏在心底的。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王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