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赵晓兄“只有’上’和’下’,没有’左’和’右’吗?”的回应



“只有上下,没有左右”是我十几年前写作《无天无法——基督教视野下的中国文化》一书的观点。该书并没有完成,所以“流毒”不大。近些年来政治上的左右不但造成社会撕裂,同样造成教会撕裂。因为中国和汉语文化圈内言论并不自由且惧于长臂管辖,所以左右互搏在华人教会界反映在对美国政治的激烈讨论。本人笨口拙舌,不愿意参加论战,尤其是对我并不熟悉的美国政治的论战,但见到我十分敬重的意见领袖刘军宁的《只有极左,没有极右》一文,尤其是拥有庞大群体的赵晓兄大力推广该观念,便与赵兄商议,由赵兄张罗一次小型的内部讨论。赵兄提出了7人的范围和罗伯特议事法则的规矩,我表示赞同。但可能赵兄繁忙,这事没有成型。但赵兄毕竟是重信之人,今天终于见到“只有’上’和’下’,没有’左’和’右’吗?”一文回应。

首先对“只有上下,没有左右”做一个说明。每一个基督徒都知道“定睛基督”,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原则,同样也是灵命成熟的基督徒行事为人的方法。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这里“道路”(希腊文:δός hodos)是个极具神学意义的比喻性词语,指一种生活方式、行为方式、通向目标的方式,蕴含有“唯一”(途径)的意思。早期教会称基督信仰为“这道”(the Way,参 《使徒行传》9:2、19:9、24:14),即耶稣基督本身就是启示、引导、目标和过程的总和。赵晓兄引用的《圣经》耶稣面对 法利赛人与撒都该人的左右之争,保罗面对加拉太教会和哥林多教会的左右之争,都正好帮助我说明只能定睛“主的义”而不能移焦到人的“主义”。

赵晓兄提出必须要为护教、为使命、为牧养、为见证、为更好地公共参与与服事分辨“左”与“右”,此话我赞成一半,不同的一半是我不去分辨“左”与“右”,而是去分辨是否符合主的道。上述赵晓兄引用的三段经文正是《圣经》案例。人类历史中的马列主义与纳粹主义左右之争你死我活,并不证明其中哪一方合神心意。在川普1.0版本时,我是拥川派(但绝不是川粉,因为我对政治领袖崇拜保持高度的警惕),写了《神在磨练川普》《纽约的自由女神与五月花号的自由男人》等文,分析美国的政治光谱和教会的神学光谱,最重要的事实依据是川普废除了《约翰逊法案》。但川普2.0版本时,我改变了一些看法,主要事实依据是他僭越神而自大,露出不为价值观而战的本色,甚至破坏宪政和法治。但我也绝不是川黑,而是基于我“在政治领域里,基督教应该是永远的反对党”的观念。川普是尼布甲尼撒还是大卫,是在重建巴别塔还是在重建山上之城?我们不知道。但我认为基督徒应该不要定睛在他的身上,不要定睛在左右之争上;我认为基督徒应该抛去左右和血气,站在神的视角来看待,这就是“只有上下”。正如使徒保罗所警戒的那样:“但无论是我们,是天上来的使者,若传福音给你们,与我们所传给你们的不同,他就应当被咒诅!我们已经说了,现在又说:若有人传福音给你们,与你们所领受的不同,他就应当被咒诅!我现在是要得人的心呢?还是要得上帝的心呢?我岂是讨人的喜欢吗?若仍旧讨人的喜欢,我就不是基督的仆人了”(加1:8-10)“你們要謹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學和虛空的妄言,不照著基督,乃照人間的遺傳和世上的小學就把你們擄去。”(西2:8)我把现在知识分子们期望的救赎称为“卡尔救赎论”——卡尔马克思的“英雄救世”和卡尔拉纳的“普遍救世”(任何一种宗教都有救赎),要像凯伯尔所强调的那样:“我们要用我们所见证的原则来抵挡仇敌的原则,我们要用我们的世界观来胜过仇敌的世界观,我们要藉着我们所信靠的灵胜过仇敌所信靠的灵。”作为基督徒我们相信:救恩只出于十字架,任何离开十字架的救赎都不可能成功。

赵晓兄文字中有不分辨“左”与“右”就会“因厌倦政治纷争而倾向模糊化信仰立场,但这并非超越左右,而是陷入模糊,或者不自觉地沦为了’中间派’”的担心,这个担心并非多余,它也是我的担心。我之所以第一个组织全球华人“大家”来讨论公共神学,参与发起“六四”平反昭雪,参与发起“12.9为中国受逼迫家庭教会祷告”,为受逼迫的王怡牧师、张春雷长老、张展姊妹等呐喊,在我的平台上用《以案说法》方式揭露宗教迫害,在我的公开课中宣讲包含宪政文明在内的基督教世界观,都是“为护教、为使命、为牧养、为见证、为更好地公共参与与服事”。我与赵晓兄“不分辨“左”与“右”就会“因厌倦政治纷争而倾向模糊化信仰立场”的看法不同,我认为恰好是因为没有聚焦十字架,没有按照“整本圣经”原则,才是现在许多肢体“厌倦政治纷争而倾向模糊化信仰立场”的原因。

赵晓兄文中“今日社会“左右”撕裂,基督徒当如何回应?”以及“结论”我完全同意,在这一点上我与兄同感一灵,谢谢赵晓兄。顺便说一句,我在自己的平台上有“基督教与中国社会转型”的公开课,每一次我都会请一位提出不同意见的大家来做点评嘉宾,本周的点评嘉宾已经邀请了邢福增教授;赵晓兄自投罗网,下一周就请你来做点评嘉宾,我们大战三百回合,如何?



附录:赵晓兄原文:

赵晓:只有“上”和“下,没有“左”和“右”吗?



近年来,有一句话在一些基督徒中流传甚广:“在神国里,没有左和右,只有上和下。”这句话非常属灵,似乎强调基督徒不应被政治立场左右,而应专注于属天的国度。但过犹不及,若我们只停留在这句话的表面,便可能忽略了:在教会历史和今日文化中,确实存在一些必须严肃分辨的“左”和“右”之争。


本文将从圣经例证、神学历史、当代文化,再到属灵回应四个层面,帮助我们更深理解:为何“分辨左右”不是属灵骄傲,而是属灵忠心。


一、属灵提醒的初衷:定睛于“上”的主


只有“上”和“下,没有“左”和“右”——这句话的出发点可以理解,它呼吁我们将眼目从地上的政争转向天上的主。的确,基督徒首要的身份不是左派或右派,而是属天国的子民(腓3:20)。主耶稣不是任何政党的代表,而是万王之王。祂的国不属这个世界(约18:36),祂的教会也不能沦为任何地上权力的工具。


所以,这句话的属灵价值在于:提醒我们不要将信仰混同于政治标签。


二、圣经中也有“左右之争”的原型


有人就有左中右。尽管“左”和“右”是现代术语,但圣经确实也记载了类似的分化、对抗和神学取向上的争端,这些都与今日教会面对的“左”“右”之争有相似之处。


1. 法利赛人与撒都该人:保守主义 vs. 自由主义


法利赛人强调律法、传统、行为规范,堪称“宗教右派”;

撒都该人靠拢政治权力,不信复活,拒绝超自然启示,类似“宗教左派”。


主耶稣,当然没有加入任何一方,而是指出他们双方的偏差(太16:6)。


2. 加拉太教会:律法主义 vs. 放纵自由


加拉太书展现两种倾向:


有人坚持“加上摩西律法”才算得救(右倾律法主义);

有人误解恩典为“放纵情欲的机会”(左倾自由主义)。


福音,不是在两者之间妥协,而是提供第三条路:靠着圣灵行事,活出自由中的圣洁(加5:13–25)。


3. 哥林多教会党派之争:属灵骄傲 vs. 世俗媚俗


“我属保罗”、“我属亚波罗”……(林前1:12)表明早期教会也有思想阵营,但保罗强调:不要被任何人带偏,只当定睛基督和祂的十字架。


三、为什么分辨“左”与“右”仍然重要?


今天,许多基督徒因厌倦政治纷争而倾向模糊化信仰立场,但这并非超越左右,而是陷入模糊,或者不自觉地沦为了“中间派”。事实上,如果我们不在神学、伦理和文化层面保持清晰,我们就可能落入属灵冷漠或妥协之中。所以,我们仍有必要分辨右右并清晰立场、表明真理,而不能简单地自以为在“上”,失去分辨和立场。


1. 为护教而分辨


真理是有边界的。自由派神学往往质疑圣经权威、神迹、审判、基督独一性;而律法主义也可能以守规条取代信心。两者都偏离福音。教会若不分辨,就无法护卫羊群免受错误教导侵扰(徒20:29–30)。


2. 为牧养而分辨


不同立场将养出不同属灵生命。若教会传讲无标准的包容,信徒可能失去对罪的警觉;若传讲冷酷的道德主义,则可能变得骄傲或恐惧。牧养必须回归十字架上的恩典与真理。


3. 为见证而分辨


模糊不清的教会难以在世界中作“山上之城”。当文化攻击婚姻、生命、性别、真理时,教会若保持沉默或模糊,就是对真理的不忠。我们必须“在爱中说诚实话”(弗4:15)。


4. 为使命而分辨


教会的首要使命是传福音以及转化万族,不是追求任何党派胜利。但若不区分真福音与社会福音、普世主义与福音中心主义,就可能误导人走向属世道路。


5. 为更好地公共参与与服事而分辨


基督徒蒙召不仅在教会中敬拜,也要在家庭、职场、社会中荣耀神(林前10:31)。若我们在文化议题上缺乏神学分辨力,就会在公共空间中迷失方向。


若不分辨,就可能将福音简化为慈善活动或社会抗争;

若不分辨,就会在教育、艺术、政治、法律等领域里,不自觉地接受世俗意识形态的洗礼;

若不分辨,就无法提出真正属于基督的“公共真理”(public theology),让信仰影响制度而非受其摆布。


亚伯拉罕·凯波尔(Abraham Kuyper)说得好:“在整个被造界里,没有一寸地方不是基督高呼‘归我所有’。”这就意味着:分辨不是为了退避三舍,更不是简单站队,而是为了更忠心地在世界中作见证。


这类分辨,使我们不成为世界的附庸,而成为“城造在山上”(太5:14),既有真理之光,又带福音之盐,去服事我们所处的城市与文化。


四、今日社会“左右”撕裂,基督徒当如何回应?


在所谓“后现代文化”中,左右之争愈发激烈。每一方都声称自己代表“正义”与“自由”,而对方则是“压迫”与“谬误”。信徒该如何在其中行走,不妥协、不狂热?


✔ 我们不是任何一派的附庸


“你们要将心志更新而变化,不效法这个世界”(罗12:2)。我们当以基督的心为心,不被文化话语操控。


✔ 我们要勇敢却温柔地说话


不是靠愤怒表达正义,而是靠真理中的仁爱建造人心。主耶稣是充满“恩典与真理”的(约1:14)。


✔ 我们当坚守福音优先


社会公义若脱离救恩根基,就会变质为政治工具。福音才是唯一能真正改变人心与社会根基的力量(罗1:16)。


✔ 我们要以十字架的方式持守真理


不是借着声量、标签、情绪,而是借着舍己、牺牲、谦卑的福音生活来持守正道。


五、结语:忠心地分辨,谦卑地前行


“没有左和右,只有上和下”这句话有其合理性:提醒我们不依靠属世政争,却不能成为我们逃避属灵分辨的理由。


但过于属灵也会产生盲区和误区。在真理与谬误之间,在圣经与文化之间,基督徒必须保持敬畏与清醒的头脑,在恩典中说诚实话,在争战中不丢温柔心。


愿主赐我们智慧,如耶稣所说:“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仆人。”(可10:43)——思念那天上的事,听从上面来的声音,又能分辨属灵“左右”,传递真理的公共表达,且不自高自大,只愿讨那坐在“上”的主的喜悦。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三自爱国,不折不扣一场政治运动(三)

三自爱国,不折不扣一场政治运动(一)

“恢复”倪柝声——《主仆倪柝声》观影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