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六月, 2023的博文

由贵州村超想到的

贵州村超燃爆,火得一塌糊涂,也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 得扯远点。我是一名“爱国党”,爱得没心没肺死心塌地;因此也爱做“中国梦”,只不过与帝王的“春秋大梦”不同,我的“中国梦”是“处江湖之远”的“草根小梦”。爱做梦的都是理想主义者,当仕途、外企成为理想的障碍时,我无所留恋地净身出户。哪怕自己做企业,也从来没有想过自身发展,满脑子的尽是“国计民生”,真资格是“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成都“农家乐”还未火时,我从中受到启发,借鉴日本农村金融和自组织的模式,设计了一套由农村土地市场化-农业生存方式商业化-农民社会身份城市化的方案,替成都打造了一个城市发展路径,取名“百镇成都”。这里的“成”是动词,即以大成都周边104个城镇为依托建设绿色、识别度高、文化继承度高的可持续的生态成都、现代成都。我将设想商与四川社科院的刘茂才院长、林陵副院长,得到他们的认可;然后我找了一个机会给成都市委李登菊副书记“献策”,时成都市委正在掀起“批判农耕思维,建立国际大都会”,自然话不投机,仅仅拍了一个同名电视系列片便将此“宏伟规划”以不了了之。 此时贵州省旅游局局长杨胜明与我的同学、旅游专家张晓松来成都出差,谈起贵州的旅游发展思路。我提出贵州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单体的景点号召力都有欠缺,若按照常规思路依托自然资源宣传,则事倍功半;而且,这些自然资源都由国家掌控,老百姓参与程度不高,能够享受到的成果更低。而贵州少数民族的生活本身就是旅游资源,如果把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变成他们的生产方式,以乡村旅游带动山水旅游,可能是扶贫模式和旅游产品开发的双丰收。杨局长和我一样也是一个忧国忧民的理想主义者,只不过她是“在其位,谋其政”而我连“肉食者鄙”的门客都不是,(顺便说一句:杨胜明是我所见到的体制内唯一不贪不沾的“石狮子”)但我的思路很对她的思路,她邀请我回家乡去作乡村旅游项目。理想主义者一般都是情绪冲动型的,就这样,第二天我怀揣一把牙刷就回到了家乡贵州。 我回贵州后成立了“三利旅游发展公司”(三利:利国利民与自利),杨局长拉来宋任穷的女儿宋彬彬和《国家旅游杂志》的社长王苗入股,还游说国家建设银行赞助了我们二百万元。我设计了一个理想主义都不愿意去想的模式:在黔南、黔东南两个民族资源丰富的自治州布局,从国际市场作眼,以一百公里左右为距,配合支线机场,选择民族风情浓郁的村寨建立乡村旅游精品酒店并形成旅游环线。我把

纪念64、超越64——从基督信仰看六四运动(在尼哥底母真理追寻会上的发言)

坚持三十多年的香港维园纪念六四的烛光第一次被迫熄灭了。本来,我们并没有做这个节目的计划,但是,当烛光不能在一地点亮,我们这个号称“用圣经的观点,谈身边问题”的平台就不能不置一词,我们就有责任用我们的良知点亮哪怕是微弱的烛光。临时邀请讲员已经来不及,作为这个平台的主持人,只好勉为其难来谈一点认识。好在洪予健牧师、张前进牧师、秋雨网络小组组长汪成忠弟兄看到了我的狼狈,今天也来帮我救场。三位都是当年64的当事人,之后的坐监者,现在的主内同工,他们最有资格来点评,也感谢他们来主持、来点评。 今天我准备谈四点:1、通过近代中国基督教三次教难来体会神的心意;2、64运动修直了主的路;3、大使命与大革命抢时间;4、纪念64、走出64、超越64。 1 、通过近代中国基督教三次教难来体会神的心意: “六四运动”是一个所有中国人都不应该忘却的日子。因为它刺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不同立场不同视角都有一个对六四的认识:执政党认定是“反革命暴乱”,民运人士认为是“民主运动”,历史学界、西方媒体说是“天安门事件”。。。。但我认为34年了,我们不能够再停留在人云亦云;因为这些“人的看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从六四看到神的心意。《圣经》中,神的护佑有一个特征:祂总是在祂的子民经历万般逼迫苦难,走投无路时才出手相救,这就是所谓“人的尽头是神的开头”。神对中华民族的护佑也是一样,祂希望中国人民在苦难中经历祂,信靠祂,而不是在歌舞升平中忘记祂,远离祂。 著名的传道人李天恩牧师说:“从圣经里看,从教会历史上圣徒的见证看,只有一个规律∶就是什么地方十字架沉重,什么地方祝福就特别显明,真是感谢赞美主”!作为李天恩牧师上述观点的注脚,盘点我国历史,政教关系最好的时期,如唐代的景教时期、元代的也里可温时期、明代的利玛窦时期、明末清初的耶稣会时期、清代的康熙早期、民国中期,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都是在“顺利”的表象下将福音运动多多少少带入一些歧途;反而在受到政权的巨大压力之后,基督教得以快速发展。中国文明与基督教相遇,最显著的是教难与教会相随,在教难中建立教会,这或许正是神要我们走的十字架道路。我们通过 20 世纪以来基督教在中国三次大的“教难”来分析: 第一次清末的“义和拳乱”,教难制造者主要是下层暴民(当然有国家领导人在背后利用操控)。他们的思想资源是民族民粹式的排外“感情”,反的是外夷的“洋教”,采用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