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记》灵修心得

 

       一月来跟着ccf查《路德记》,有一点灵修心得,写在这里,与弟兄姊妹们交流。

      从世俗眼光看,《路德记》是一个爱情故事;从属灵眼光看,《路德记》是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救赎”是整本《圣经》的主题,《路德记》不同于“四福音”直接通过耶稣的行实和训导来展现这一主题,也不同于《罗马书》《约伯记》通过神哲学来思辨这一主题,《路德记》是将救赎主题隐藏在看起来平平常常的生活故事里面,因此,从属灵角度去解读三个人物身上蕴含的救赎意义,是本书的一个关键。如果我们把蒙恩得救分为三个阶段的话,三个人物中,拿俄米的悔改回归象征着蒙救赎的第一个阶段;路德的信靠交托象征着蒙救赎的第二个阶段,波阿斯的敬虔怜悯象征着蒙救赎的第三阶段。我们分头来看。

拿俄米的悔改回归:全书从拿俄米跟从丈夫以利米勒带着他们的兩個兒子去到摩押地躲避饑荒开始,摩押地的摩押人是羅得亂倫之後產生的子孫,《民廿二章》记载摩押王巴勒曾花錢雇了一位叫做巴蘭的先知起來咒詛以色列人,神憎惡摩押人,《申廿三3~6》神明确规定:摩押人的子孫不可入耶和華的會。拿俄米一家离开神去到一个充满邪恶的环境中追求俗世生活,并且两个儿子不顾律法娶了摩押妻子,因此他们的生活是被诅咒的:拿俄米夫死儿亡,滿滿的出去,....空空的回來,也没有可以为她们传宗接代的子女,只落得乞讨回归。她的前半生离开神去求自己的目标,因此彻底失败,她見證了貪愛世界的結果是一場虛空。她“要回猶大地去” 是醒悟的开始,表明她希望回到神的庇护之下。在此以后她所有的行为,都符合神的心意。说句题外话,由拿俄米的悔改,我们反观华人教会一个最大的撕裂:是“基督教中国化”还是应该“中国基督化”,这是一个最好的提醒。

路德的信靠交托:路德虽然是摩押女子,但她在这一个犹太家庭生活了十年,她显然对耶和华神有所了解并有所信靠。她选择跟随拿俄米回到犹太地,不能只看着是道德上的良善、孝顺,而是一种灵里的指引,反映在婆婆对她说:“看哪,你嫂子已經回她本國和她所拜的神那裏去了,你也跟著你嫂子回去吧!”这是让她作信仰选择;她的回答:“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也是一种信仰选择,她的生活选择跟随她的信仰选择。这一段对话反映婆婆已经对原先貪愛世界有所悔改,从此“先求神的国神的义”;而路德的回答也是表明对本族文化的背弃,哪怕是乞讨,也愿意在耶和华的荫庇下生活。路德在此后的整个行为,都是一种信靠-交托,这个生活态度就是《罗马书1:17》所说“本于信,以至于信”的现实版,她对神有信心,神也就是“信实”,神将她不曾想到的都会加添给她,神不会 “使你无至近的亲属”,她的自然血缘“至近的亲属”因为怕世俗的损失不选择她,但神安排的波阿斯却是她最好的归属,因为这是“在基督里”的。这就是《以弗所書 3:20》“神能照著在我們裡面做工的大能,成就那遠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一切事”。这就是《圣经》告诉我们获救的应许——“义人必因信得生。”

波阿斯的敬虔怜悯:波阿斯有许多的美德,但我们不能因此把他当作道德模范,而是要明白这是他敬畏神必然结的果实。在他身上千万不要看到“自义”而要看到“神义”。《得二4》“波阿斯正從伯利恆來,對收割的人說:‘願耶和華與你們同在!’他們回答說:‘願耶和華賜福與你!’”说明他的生活中、生命中有神。他对路德说的一句话是路德得安慰的关键:“願耶和華照你所行的賞賜你。你來投靠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翅膀下,願你滿得祂的賞賜”,这句话也可以看做是波阿斯行事为人的出发点。从对波阿斯的整个描述,可以用“爱神爱人”来归纳,这是圣灵内住的人必然的表现,是得救之人的最高阶段。再说一句题外话,华人教会有两个系统,一个是波阿斯的“爱神爱人”,另一个是三自的“爱国爱教”,如何选择,我想大家心里自有答案。

另外有一个问题提出来一下讨论,我们知道,“救赎”的对象是整体生命,是包括灵魂、肉身和社会身份三个部分在内的整体解放。由于灵魂得救是其它两项得救的前提,《圣经》中专门进行讨论的篇章就很多,以至于一些宗派、一些牧者只讲灵魂救赎,造成许多信众认为救赎只是灵魂救赎,因此不关注社会,只关注“属灵”,“系统神学”变味成“系统心学”。而《路德记》主题既然是救赎,也是《圣经》中比较完整表达救赎三个对象的一部书,这是对我们华人教会最好的提醒。当然《路德记》还有一些更深的属灵表达,比如“权柄”从生命而出而不是从争夺而出,涉及到人类社会需要“大使命”还是“大革命”,这是讲义里没有提到的,今天就不在这里讨论了。我们可以查考《弗2: 13-17》再私下交流。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道就是神”——《约翰福音》系列讲章之二

基督之光——《约翰福音》系列讲章之三

基督的救赎超越宗教——《约翰福音》系列讲章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