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书法集序
(近期很忙,主要是懒,许久没有更新博客。有人从国内来,带来我原先的文章,以之充数,主要是能够将文字收集一起。)
家父張彥夫,少聰穎,以川東農家泥腿少年,考入國民政府任事,亂世之中,杖筆救國:發表“白浪滔天的斯帕特萊島”,成功預測日寇發動太平洋戰爭;發表“希特勒的聲西擊東”,成功預測德國出兵波蘭走廊發動二戰;發表“外蒙古問題探討”,提出外蒙戰後應回祖國懷抱;發表“讀‘中國之命運’”,主張國共合作抗日並聯合建國;撰寫“西藏問題的建議”,主張維持西藏政教制度;撰寫“關於調整甘、新行政區劃的建議”,主張將新疆分而治之。時過境遷,如今來看家父的這些觀點,不乏深謀大智的洞見。
國是文章之外,家父猶鍾書法。得于佑任等大家點撥,為國民黨宿老吳忠信招為幕下。吳老有此破格拔擢,一是愛家父識見,二是賞家父書法。許多署名吳忠信的信函題辭,大多出自家父之手。
四十九年後,家父轉投人民政府,因其“識見”而為右派,受盡磨難,遂自廢“文章”武功,同時深藏“書法”技藝。和光同塵,得以苟活於歷次政治運動。
去年十月,家父查出患結腸癌,手術兩次,昏迷逾月,命懸遊絲,九死一生。大難之後,家父檢討生平兩憾:一為國學尚沒深研,二為書作未能傳世。恐來日無多,遂以九十高齡病後羸弱之軀,夜以繼日恭錄《四書》。
家父善寫“八行”,夹注细至“蝇头”而能一丝不苟,以余四十年習書的眼界,如此高齡又有如此眼力、筆力者實不多見。家父主張“人各有體,寫字從心而得”,故不遑臨碑習帖,然其書風又暗合王字書卷,趙字流走,蘇字靈動,顏字蒼虬。間糅館閣的規範,文人的遣興,把中國書法的許多精到都体味到了,真正可謂“人書俱老”。今付貴州大學出版社刊印,使青年學子在奉讀國學“養心”之時,也可欣賞書法而“養眼”,真正乎“養吾浩然氣”也!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