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的地点,“到了”的时代——《约翰福音》系列讲章之11


读经:主知道法利賽人聽見祂收門徒比施洗約翰还多,(其實不是耶穌親自施洗,乃是祂的門徒施洗。)祂就離了猶太,又往加利利去;必須經過撒瑪利亞。於是到了撒瑪利亞的一座城,名叫敘加,靠近雅各給他兒子約瑟的那塊地。在那裏有雅各井。耶穌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那時約有午正。有一個撒瑪利亞的婦人來打水;耶穌對她說:『請你給我水喝。』那時門徒進城買食物去了。撒瑪利亞的婦人對祂說:『你既是猶太人,怎麼向我一個撒瑪利亞婦人要水喝呢?』原來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沒有來往。耶穌回答說:『你若知道神的恩賜,和對你說給我水喝的是誰,你必早求祂,祂也必早給了你活水。』婦人說:『先生沒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你從那裏得活水呢?我們的祖宗雅各,將這井留給我們;他自己和兒子並牲畜,也都喝這井裏的水,難道你比他還大麼?』耶穌回答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裏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约4:1-14》


今天我们来到《约翰福音》第四章。一开篇就遇到这个故事:主耶稣离开犹太去加利利,路过撒瑪利亞,在雅各井边教训一位撒瑪利亞妇人。这个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以此为题材的讲章也数不胜数,但绝大多数的关键词都是“活水”。当然,这个故事的中心词就是“活水”。但本着我们拾遗补阙的原则,今天换一个话题,抓住“必須經過撒瑪利亞”的“必须”和下文中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4: 23)这两句话,从一个地点和一个时代,来领会耶稣教导背后的属灵意义。

请看下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从耶稣所在的犹太地即耶路撒冷去到加利利有两条路(应该有三条,还有一条“罗马官道”,可能下层的人民没有资格走,所以我们忽略不计)。一条是由那條著名的“耶利哥大道”过約但河,抵达加利利,这条路大约需要6天行程,这是当时犹太人的首选,猶太人每年三次上耶路撒冷過節時,總是成群結隊走這條路;另一条路是近路,大约需要3天行程,但这条路“必須經過撒瑪利亞”,而由于一些历史原因,犹太人与撒瑪利亞人“没有来往”(《约4:9》),所以自认为“虔诚的犹太人从来不走这条路,而且他们在撒瑪利亞地區可能無處住宿或購買不到食物,有時還可能遭受淩辱。


为了搞清楚为什么“虔诚的犹太人从来不走这条路,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历史背景:以色列國本來有十二支派,自從所羅門之子羅波安王登位後,十二支派便分為南北二國,北國稱為“以色列”,南國稱為“猶大”。北國國民在紀元前721年被擄於亞述,亞述王將巴比倫等地百姓遷居於北國以色列,代替以色列人。年代日久,北國以色列地區變成一個混雜的地方,那些遷來以色列久居的巴比倫人們變成混血兒。他們以撒瑪利亞為首都,他們不但血缘上杂交,宗教、文化上也杂交:“又懼怕耶和華,又事奉自己的神”(王下十七章33節)。當尼希米把波斯國統治下的一批猶太人,自被擄之地帶回返國時,撒瑪利亞人欲助他們建耶路撒冷聖城,但猶太人認為撒瑪利亞人是外邦人,不是神的選民,與猶太教無分無關,因此拒绝了撒瑪利亞人的帮助;并且将他们視為“不潔的族類”。在遭到拒絕後,撒瑪利亞人就設計妨害修城工程。從此猶太人與撒瑪利亞人彼此仇視,互不來往。撒瑪利亞人在當地的山另立拜神的中心,他们也不願與猶太人來往(参考《约8:48》)。  在《路9:51-56》中,还记载耶稣另外一次路过撒瑪利亞人的地方:“耶穌被接上升的日子將到,祂就定意向耶路撒冷去,便打發使者在祂前頭走;他們到了撒瑪利亞的一個村莊,要為祂豫備,那裏的人不接待祂,因祂面向耶路撒冷去,祂的門徒雅各、約翰看見了,就說:“主阿,你要我們吩咐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他們,像以利亞所作的麼(有古卷無“像以利亞所作的”數字)?”耶穌轉身責備兩個門徒說:“你們的心如何,你們並不知道。(有古卷本節只有首句“耶穌轉身責備兩個門徒”)人子來不是要滅人的性命(性命或作靈魂下同),是要救人的性命。”說著就往別的村莊去了。(有古卷本節只有末句“就往別的村莊去了”)。但是在主耶稣自己没有在场的情况下,耶稣的行为都十分谨慎:《太10:5》记载:“耶穌差這十二個人去,吩咐他們說:’外邦人的路,你們不要走;撒瑪利亞人的城,你們不要進;’从上述情况来看,耶稣从犹太去加利利,并非必須經過撒瑪利亞,恰恰相反,耶稣是不走寻常路

     为什么耶稣偏偏要走一条不一样的道路呢?因为这一章第一句就说了主知道法利賽人聽見祂收門徒比施洗約翰還多,所以非常多的解经家都认为主不愿意与施洗約翰争羊,故而避开。比如黄迦肋就说:主耶穌離開猶太的原因或許有二:(1)為了避免加深法利賽人的敵對 ( 1 ),因為祂的時候還沒有到(參七 6)(2)為了避免祂的門徒和施洗約翰的門徒之間的磨擦(參三 26)我认为这是从人的角度去理解的人之常情,其实主知道自己道成肉身的目的之一是要我要將你的名傳與我的弟兄,在會中我要頌揚你(詩22);而且施洗約翰也非常清楚耶稣才是真正的弥赛亚,自己不是那光,乃是要為光作見證,才会说出我給祂解鞋帶,也不配他必兴旺,我必衰微。如果施洗約翰兴旺,恰恰说明耶稣传扬父神救赎之道的衰微。所以这样理解反而有使耶稣好像害怕上十字架一样,是用人之常情抹灭了耶稣的神性。


还有一个环节我们应该注意到:那就是耶稣传扬父神救赎之道的使命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完成,因为他在此世间的使命,首先得以自己大祭司的身份上十字架替人类赎罪。因此,他必须要给门徒们交代大使命,而同时,他又要言传身教,以行动教会门徒们传福音(上述《太10:5-6》记载,可能就是发生在主这次行动之前。鉴于门徒们的生命和恩赐,主那时只要求他们寧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裏去。我们知道,传福音的唯一对象是所有的罪人,这在今天的我们看来毫无疑义;而当时,基督的道是在犹太人中传扬的,则需要打破历史形成的若干文化积淀和清规戒律。这就是说,传福音是跨地域、跨种族、跨阶层、跨文化并超越宗教的,必須經過撒瑪利亞的這個必須,是基於要在撒瑪利亞得著靈魂的使命( 13~15 39~42 ),而非由於地理因素。我们一一来看。

跨地域、跨种族:我们知道,基督教是面向万族”“万民的信仰,它必须且必然要进入到各种文化之中,因为这既是耶稣宣布的大使命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太28:19》);又是耶稣再来的硬指标这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对万民作见证,然后末期才来到(《太24:14》)因此《新约》里有一个词叫做euaggelizo”——在语境中传扬(耶稣基督的)福音。只有福音传遍地极,复活的耶稣才会再来,才会有神的国降临。我们在前面已经说到,犹太人虽然与撒瑪利亞人有血缘、信仰方面的关系,但由于历史上造成的隔阂,他们视撒瑪利亞人为外邦人。神的道要进入万国万民,首先就要克服以色列人的选民意识,耶和华神是全人类的救赎主而不只是以色列人的保护神。因猶太人棄絕了主,加利利人就得蒙恩;照樣,因以色列人棄絕了主,外邦人就得蒙恩(參徒 十三 46;羅十一 11)。神的道进入外邦,最早就是从耶稣的这次旅行开始的,那位撒瑪利亞的婦人就是第一個听闻了真道的外邦人。而由她去传扬耶稣的神迹引发的眾人就出城往耶穌那裏去《约4:30》《約4: 40於是撒瑪利亞人來見耶穌,求祂在他們那裏住下;祂便在那裏住了兩天。”“因耶穌的話,信的人就更多了;便對婦人說:現在我們信,不是因為你的話,是我們親自聽見了,知道這真是救世主。’”,就是第一次成功的归化运动,就是第一次成功的跨地域、跨种族福传运动。耶稣的这次宣教,打破了地域和种族的界限, 是之后保罗等门徒们跨地域、跨种族宣教的神学依据和直接模版。

跨阶层:在前一章中,我们还记得耶稣有一次著名的宣教,那就是对夜间来访的尼哥底母说重生。尼哥底母与这个名字都没有留下的撒瑪利亞婦人正好处于阶层的两极:一个是上层人士,一个是下层妇人;尼哥底母是道德楷模,而这个下流妇人则劣迹斑斑:曾經和五個人同居過,而現在同居的也不是她的丈夫。她不祇是猶太人眼中的罪人,就是在撒瑪利亞人當中,也是被眾人蔑視,不屑與她來往。所以她只好趁日正當中,炎熱無人外出的午正時出城打水。从尼哥底母到撒瑪利亞婦人,都不是耶稣偶然遇到,而是神有意的安排,为的是说明一个真理:耶稣不是来世间选义人,他来是要救罪人,每一个人都有罪,一个义人也没有,但耶稣不以我们的道德来定罪,不以我们的行为来定罪,能够获得赦免的唯一方法就是认罪悔改,归于基督的生命里。这就是耶稣接下来对妇人说的活水。前一章36節就是兩章間的銜接: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著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宣教史上著名的四大宣教士之一的戴德生說:許多人爭著想繼承使徒,而我卻寧願作撒瑪利亞婦人的後人,因她當使徒出外找 食物時,心裏急著要救人靈魂,竟至把水罐子也忘了。上述两条说明一个真理:靠自己你不能得救,只能靠主。《摩根解經叢書》说:這個必須也許是地理上的原因,但我想它有更深的含意。祂不走猶太人的道路,卻選擇他們所不願走的道路,以示反對他們不走這路的理由,反對他們的偏見與驕傲;也表示祂彌賽亞職分的包容性

跨文化并超越宗教:在下面一段耶稣与妇人对话中有一句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这是重要的时代划分——靠宗教你不能得救,只能靠主。神曾藉著先知耶利米豫言說: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要與以色列家和猶大家,另立新約….那些 日子以後,我與以色列家所立的約,乃是這樣;我要將我的律法放在他們裏面,寫在他們心上….”( 三十一 31~34)。这也是呼应第一章17节:律法本是藉著摩西傳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穌基督來的。”(參照約十四 1726,十六 13;羅八 2;林前十 45;林後三 17)。神雖然早已應許了,但是神有祂豫定的時候,神也必須應驗經卷上所豫言的每一句 話,所以必須等到及至時候滿足,神就差遣祂的兒子,為女子 所生”(加四 4),就是道成肉身的耶穌。耶稣在本书后面宣示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14:6》,这是对人类包括犹太人的原有观念原有宗教的一次彻底革命。这个革命并不是耶稣宣示了才产生,而是通过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已经存在。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約四 23),就是提醒撒瑪利亞婦人,時代正在轉移,從舊約時代轉移到新約時代,而站在她面前的正是能解決她一切問題的主。“拿撒勒人耶稣的出现,迈向历史的一个新阶段,是与祂代赎之工为起始的。主耶稣的出现,是神在历史中具决定性的干预,这个行动使历史有了明确的意义,也成了审判历史的根据”(箴士·布依士《神与历史》)。内森·瑟德布卢姆说:“没有基督的复活,基督降临以来的整个世界的历史将要从根本上重新改写”。


      從舊約時代轉移到新約時代并非一蹴而就,它要实实在在克服束缚着人们的文化观念和宗教戒律,耶稣角度来说:当时犹太人一般不愿与撒玛利亚人讲话。耶稣是犹太人,对方又是个撒玛利亚的女人,若主不先开口,就无法能帮上她,因为要一个撒玛利亚女人向男人开口是办不到的;加上当时犹太拉比的教导,在公共场所或道途上男人是不许跟女人讲话的,甚至跟自己的妻子都不行,以为这是羞耻之事。所以,當下門徒回來,就希奇耶穌和一個婦人說話;只是沒有人說:你是要甚麼?或說: 為甚麼和她說話?’”。甚至,按照犹太教的戒律,使用對方所用過的器具,也會成為不潔淨的。然而主耶稣却开口向这撒玛利亚妇人要求给祂水喝,这令她很惊奇:你既是犹太人,怎么向我一个撒玛利亚妇人要水喝呢?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是你一个犹太男子竟然会向一个撒玛利亚女子要水喝,你不觉得羞耻吗?

我们发现主耶稣愿意降低自己来冲破这拦阻。祂搁下自己的社会地位,搁下犹太族裔的优越感,主动向撒玛利亚妇人讲话,要求水喝。主难道真的是口渴想喝水?祂结果并未喝一口水,那妇女也未曾给祂打水。

 从撒玛利亚婦人来说,支配她的思想和行为的也是原有的清规戒律,都是原有宗教潜移默化在她心目中的。她問主耶穌說,我們的祖宗雅各,將這井給了我們,他自己和他的子孫並牲畜,也都喝這井裏的水,難道你比他還大麼?(約4:12。)耶穌回答說,你若知道神的恩賜,和對你說請給我水喝的是誰,你必早求祂,祂也必早給了你活水。(約4:10。)祖宗留給的井表徵歷代祖先所纍積並遺留給我們的傳統宗教、文化等,藉以應付 人生各種的問題。而耶稣告诉她從宗教的敬拜,轉到靈和實際裏的敬拜:“你們拜父,也不在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祂”(約4:21~23)。这句话的背景是,    猶太人照著律法的規定,在耶路撒冷的聖殿,就是神所選擇要立為祂名的居所(申十六6,十二5,11,14)敬拜神;撒瑪利亞人則不被猶太人認同是神的選民,所以他們就在撒瑪利亞的山上,另立敬拜神的地方。但無論在何地,舊約的聖殿祇是影像,不是本物的真像。这句话呼应第二章基督的身體纔是真聖殿(約二19~21),而教會是祂的身體,是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弗二21~22;參照彼前二15;林前六19,三16)。在新約的時代,因著基督的救贖,神是住在聖徒的靈裏(約壹四13;彼前一11;西三4,一27;弗一13~14;加四6;林後十三5,四7;林前六17,19,三16;羅八9,10,11,16;約二十22,十六13,十四16,26),所以若不用人的靈,和靈裏的實際,就拜不著神。


撒瑪利亞婦人原來所依靠的,是祖宗雅各留給他們的井和打水的器具。這些所代表的是人的爭扎努力。但是一個墮落的人,無法勝過肢體中犯罪的律。耶穌告訴我們,真實的敬拜不是場所問題,不在外表的講究;凡是屬肉體的敬拜,必定有地方的問題產生,這就和前面提到的雅各井一般,它與“心靈的活泉”形成強烈的對比。蘇佐揚《新約聖經難題》说:妇人说:‘先生,我看出你是先知。我们的祖宗在这山上礼拜,你们倒说,应当礼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耶稣说:‘妇人,你当信我。时候将到,你们拜父,也不在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你们所拜的,你们不知道;我们所拜的,我们知道,因为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时候将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他。神是个灵,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妇人说:‘我知道弥赛亚(就是那称为基督的)要来,他来了,必将一切的事都告诉我们。’耶稣说:‘这和你说话的就是他。’” (约四19~26)傳道人應無人為的界限,亦無道路的選擇,隨上主安排,走遍各城各鄉。我们看,这个妇人本来只敢躲着众人来打水,现在却勇敢地向群众宣告基督,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改变,因为她已经喝到了“活水”。这个情节与十六章“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祂要引導你們明白(原文作進入)一切的真理。”相呼应,将耶稣时代与圣灵时代作了函接。

祷告:慈爱的天父,感谢你赐下你的独生子耶稣基督,他不但在十字架上用生命替我们赎罪,还言传身教教会我们传福音。他把不必须变为必须,把影像变为到了,他宣布世界的每一寸土地他都有主权,他宣布所有的罪人都在救赎的范围,他告诉我们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我们也要像那位撒瑪利亞婦人一样,一旦明白了真道,便要丢下世界的水罐子去传扬福音。以上祷告是奉我主基督之名求,阿门!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道就是神”——《约翰福音》系列讲章之二

基督之光——《约翰福音》系列讲章之三

基督的救赎超越宗教——《约翰福音》系列讲章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