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神求大事,操练做小事

 读经:“我所作的事,信我的人也要作,并且要作比这更大的事,因为我往父那里去。”(约十四12

“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义,在大事上也不义。”(路十六10

(这是在云登教会证道的文稿,与青年們谈“向神求大事,操练做小事”。这是第一部分“向神求大事”,下周接着谈“操练做小事”。)

      在前一向的证道中,我们谈论了生死与永生,主要是对老年弟兄姊妹说的;谈了公义与爱,主要是对行动力很强的中年弟兄姊妹说的;今天,我们来谈向神求大事和操练做小事,主要是想对年轻的弟兄姊妹说话。由于本月安排我的证道时间有两次,我就把“向神求大事”“ 操练做小事”分作两讲,今天先谈“向神求大事”。

      我们先来讨论一下基督徒的一个认识论方法。回到《约翰福音147-15节》耶稣说这段话的场景。当时,耶稣刚对多马的怀疑说了“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那段重要的话。“我”——一个活生生的人自称是道路真理生命,现在,每一个基督徒都能明白耶稣的所指,但在当时,自然会使圣灵还没有浇灌的这帮青年匪夷所思。 “看见”这个词在《圣经》中有特别的意义,用眼睛看见和用信心看见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我们长着“世界”的眼睛,就只懂得用眼睛看世界;“眼见为实”是人们认为的真理来源,“我亲眼见了我才相信”是人之常情,其实我们往往看到的是事务的表象甚至是假象。作为神特别创造的“万物的灵长”,神赐给我们并且与其他生物“分别为圣”了的灵,我们不懂得用“灵眼”看世界,说得难听一点就仍然是“动物”,是动物性在支配我们而不是灵性在支配我们。所以,耶稣在宣告了“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之后,他知道门徒们并不能一下子接受,于是继续训练门徒们的灵里看见。“灵里看见”的关键点在于凭信心。耶稣说:“你們若認識我,也就認識我的父。從今以後,你們認識祂,並且已經看見祂。”腓力就按奈不住好奇心,向耶穌提出“將父顯給我們看,我們就知足了”的要求。这是腓力的思想,腓力的思想实际上代表了我们绝大多数人的思想。耶穌對他說:“腓力,我與你們同在這樣長久,你還不認識我麼?人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你怎麼說,將父顯給我們看呢?我在父裏面,父在我裏面,你不信麼?我對你們所說的話,不是憑著自己說的,乃是住在我裏面的父作祂自己的事。你們當信我,我在父裏面,父在我裏面;即或不信,也當因我所作的事信我”,耶稣并没有要求门徒们一下子就能够“灵里看见”,他只是指给他们“用信心看见”的思路。“用信心看见”可以引起超过“用眼睛看见”的现象判断,进入理性判断,就是“也當因我所作的事”。我们知道,耶稣已经行了多次的神迹,制造了多起的奇事,相信这些神迹奇事,就应该相信耶稣“神儿子”的身份。在整个对多马、腓力的两段讲话中,耶稣实际上是在给我们上“用信心看见”的第一课。“用信心看见”就会从肉眼看见上升为思想看见再上升为灵里看见。大家请注意,这是一项重要的属灵训练,是我们做基督徒的基本功。但是,主不是要求我们穿戴好全部的军装再上路,主是要求我们凭着对他的信心就上路。因此,他说了我们今天重点要讨论的这句话:“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我所作的事,信我的人也要作;並且要作比這更大的事;因為我往父那裏去”。因为耶稣知道自己不久将上十字架,他要把基督的事变成基督徒的事,所以告诉门徒“我所作的事,信我的人也要作;並且要作比這更大的事”。在这句话里有两处关键:1、与主做同样的事,2、靠主做“更大的事”。

      1、与主做同样的事:什么是“我所作的事” ,什么是“更大的事”,因为基督教有很多的神学流派,各种的解释都具体而微,我们也没有时间一一的去详加解析和分梳,总体上大家都共同理解的一点就是“参与到神的事工中”。那么,什么又是“神的事工”呢?“神的事工” 最关键的有两类:“创造”-“救赎”。“创造”是神自己的事工,祂不需要我们的参与,但是明确了需要我们参与“护理”; “护理”就是“管理全地”。“救赎”事工主向门徒发出了“大使命”,“大使命”是“将人的心意夺回”,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基督徒都必须全力以赴的“传福音”。有的神学家解释主是“生命的主”,有的神学家解释主是“世界的主”,其实主既是“生命的主”也是“世界的主”,这种全备的理解才能真正体现我们的神是“全能神”。按神学家凯伯尔的说法,基督是教会的主,也是社会的主,对于整个宇宙祂都拥有主权,对于人类来说,神有“护理”;“救赎” 两大事工。综合“护理”;“救赎” 两大事工,“更大的事”就是基督化文明的出现。传福音是“更大的事”,“管理全地”也是“更大的事”。莱特的《基督教旧约伦理学》中有两段话颇能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也可想象上帝个别救赎一些人,这里救一个灵魂,那里又救一个,让他们直通天堂。但上帝也没有这样做。上帝施行选择一套救赎计划,将整个人类历史都涵盖其中,同时也拣选、创造并塑造整个民族。”“当人选择反抗上帝,落入悖逆、傲慢、冲突和暴力之中时,上帝的回应并不仅是把一些个体从这厄运将至的星球上救拔出来,超脱肉身的实在,与在世界保持安全距离。相反的,上帝选择呼召地上、历史上的一个群体,使他们与众不同,且借着他们最终要把救恩的福祉带给全人类”。《赛11:111》描述了这种文明的景象:“從耶西的本(原文作“不”)必發一條,從他根生的枝子必結果實。耶和華的靈必住在他身上,就是使他有智慧和聰明的靈、謀略和能力的靈、知識和敬畏耶和華的靈。他必以敬畏耶和華為樂,行審判不憑眼見,斷是非也不憑耳聞;卻要以公義審判貧窮人,以正直判斷世上的謙卑人,以口中的杖擊打世界,以嘴裡的氣殺戮惡人。公義必當他的腰帶,信實必當他脅下的帶子。豺狼必與綿羊羔同居,豹子與山羊羔同臥,少壯獅子與牛犢並肥畜同群;小孩子要牽引它們。牛必與熊同食,牛犢必與小熊同臥,獅子必吃草與牛一樣。吃奶的孩子必玩耍在虺蛇的洞口,斷奶的嬰兒必按手在毒蛇的穴上。在我聖山的遍處,這一切都不傷人、不害物,因為認識耶和華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到那日,耶西的根立作萬民的大旗,外邦人必尋求他,他安息之所大有榮耀。當那日,主必二次伸手救回自己百姓中所余剩的,就是在亞述、埃及、巴忒羅、古實、以攔、示拿、哈馬,並眾海島所剩下的”。《圣经》把“规划图”都给我们画好了,我们“肉眼”看不见,我们“理性”看不见,因为这些看见都是基于我们自己。我们要学会脱离老我的自身,用“信心”去看见,用“信心”去看见就是“灵里看见”,它不是基于我们自己而是基于神的信实。那么,我们向主求“更大的财”“更大的官”“更大的名”行不行呢,不行,因为这些不是耶稣所说的“我所作的事”。换句话说,只有以神为中心的事才是“更大的事”,你为了自己的名利哪怕获得了世界的荣耀也不是“更大的事”,甚至你为了自己的名利传福音取得巨大成功都不是“更大的事”,“更大的事”只能是主的事。《耶利米书四十五章》中,神借耶利米对巴录说:不要为“自己”图谋大事。王明道也写到:“我們雖做了偉大的事情,也不一定就能進神的國(7:21~23),你要知道神的心意並去做了才能進天國。神要我們所做的事是祂吩咐我們要做的,但往往我們所做的事是按著自己的意思做的,或因著責任或是牧師要你做的,卻不是神要你做的。當我們在做自己事情時,就不是在做神的事,我們就不符合進天國的標準,不能進天國。在啟示錄74~8節中提到以色列的支派中少了但支派,這是因為當初神要以色列人在神所賜的迦南地中得地為業,而但支派卻沒在神給他們的地界中得地為業。但支派原本分到的地是位在迦南地中央,是最寶貴的,但他們不想與當地居民爭戰,另外尋找到容易得到的地--拉億,是在以色列地境界之外(18:1,27~29)。” 王明道提醒我们要像但支派一样,不要争地上的利益,要争天国的荣誉。我们平时挂在嘴边的“先求神的国神的义”的真实内涵,就是与主做同样的事,作合神心意的事,这样的事,才是“更大的事”,才能够实现我们人生的最大价值。

      2、靠主做“更大的事”:任何一位基督徒都明白,我们自己的能力十分有限,但是我们的神无所不能。神也答应我们,在《耶利米书33:3》中,神对先知耶利米说的:你求告我,我就应允你,并将你所不知道、又大又难的事指示你。注意:又大又难的事是你从没想到、超过你所求所想的大事。《歌罗西书》中又说:“愿你们藉著一切属灵的智慧和悟性,可以充分明白上帝的旨意,使你们行事为人对得起主,凡事蒙喜悦,在一切善事上多结果子,更加认识上帝”(《西19-10》引自《新译本》)。《圣经》中,有许多原先弱小胆怯的人,因为参与到“更大的事”中,立了“更大的功”。比如牧羊人摩西领了整个以色列民族出埃及,胆小鬼基甸300精兵打败135000人的强敌,为此,“向神求大事”就意味着靠主做“更大的事”,也因为如此,“向神求大事”就成为了基督教内的一个传统。

       “向神求大事”作为一句口号被喊出来,始于圣方济各。圣方济各被天主教会称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传教士”、“传教士的主保”,他对于福音传入亚洲、中国有特别的贡献。圣方济各最宝贵《圣经》中的一句经文:“人縱然賺得了全世界,卻賠上了自己的靈魂,為他有什麼益處?”他早早就把自己的生命与“更大的事”联系在了一起。在他所处的16世纪,整个世界的东方黑暗笼罩。能够来到东方的西方人少之又少,到来的也往往九死一生。而圣方济各抱定以“殉教”来“宣教”的心志,“向神求大事”,所用的方法都是“置诸死地”。在方济各十多年的传教生涯里,劝导了三万多人入教,福传旅程超过数千里,涉足大半东亚地区。15528月,他乘“圣十字”号抵达距广州30海里的中国上川岛,却不幸染上疟疾,于123日逝世。神做事向来有他的奥妙,就在圣方济各·沙勿略安息主怀当年,另一个伟大的传教士利玛窦诞生(如果在佛教文化地区,利玛窦一定会被认为是圣方济各的转世)。在圣方济各·沙勿略逝世三十年后的1583910日,已经是耶稣会士的利玛窦随罗明坚终于进入了中国。而正是因为利玛窦,福音才真正在中国扎下根来。这就叫“更大的事”,大到需要两个伟大传教士的生命接力,还记得王牧师给我们讲的帝王蝶迁徙的故事吗:一些小小的蝴蝶,要迁徙4800公里,这个使命超越了它们的生命和能力,它们就在途中孵卵,让新出生的帝王蝶继续迁徙。如此经历三代,才终于回到它们的家园。几代帝王蝶都不丧失同一的目标,以及它们超越生命的坚忍不拔,对人类来说至今都是个谜。或许,神并不愿意让人去破解这个秘密,而是只想把它作为我们人类的榜样:我毛毛虫做得到,你们人类怎么就不行呢?——只有把生命投入到一个超越了生命的行动,才是“更大的事”。

      第一个到华的新教宣教士马礼逊也是一位“向神求大事”的人。17岁时就已经做好了献为活祭的准备,他写下:“‘求上帝将我置于困难最多和从人类眼光中看来最难成功之布道区域中我不知道结局如何, 只有上帝知道. 如果上帝喜欢我在世上生存的话, 等到有他所赐的机会, 我愿意为基督的福音服务”。有一天,他忽然听到神的呼召:“去!向远方的中国人传福音。”即使对一个随时准备好的人来说,这呼召也把他吓了一大跳,他说:“主啊!中国在哪里?我对她一无所知,你怎么会要我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呢?”他求上帝将我置于困难最多和从人类眼光中看来最难成功之布道区域中”就是“向神求大事”,我们的神是信实的,“去!向远方的中国人传福音。”就是神对他所求的回应。 18045月,他向伦敦公会报名,要求接收他为宣教士。1807131日,二十五岁的马礼逊,独自一人登上“雷米顿兹号”货船从盖里港出发前往中国。在纽约换船办手续的时候,纽约船坞公司职员知晓其将前往中国,便以轻视的口吻对他说“马礼逊,你以为靠你一个人,就可以改变中国过去5000年来对于偶像的崇拜吗”,那时马礼逊回答了一句有名的话:“我不能,但我相信神能”。圣方济各、利玛窦、马礼逊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他们本身并没有超人的武功,过人的本领,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将个体的生命融入耶稣基督“我所作的事”,并且诚心诚意相信“在神没有难成的事”,如果不是因为他们,就没有今天中国、亚洲的上亿的基督徒,这就是“向神求大事”的两个经典案例。

      年轻的弟兄姊妹们,你们可能正在经历眼前道路的踟躇彷徨,可能在纷乱杂沓的世界中看不清人生的方向,这个时刻,请你拿起《约翰福音》重读14章,耶稣对多马、对腓力的话你是否“句句记心上”?这几句话是耶稣告诉我们的真理论、方法论、人生观、价值观,在历史中,它点燃了许许多多多马、腓力、圣方济、利玛窦、马礼逊的生命,也会点燃我们的生命。求仁得仁,当我们把自己投入到主所做的事,主必保守事业的成功。让我们一起“向神求大事”!

      祷告:慈爱的天父,我们知道你创造我们时不但给了我们肉眼和思想,同时也给了我们灵魂。我们被世界的罪污染得只懂得用肉眼看世界,却不能够“灵里看见”。以至于我们的人生格局都是自以为义的小格局,没有意义也没有价值。主告诉我们“更大的事”,我们却不知道何为“更大的事”;主让我们“先求神的国神的义”,我们却不知道如何去求。我们知道,“向神求大事”是一个属灵训练, “向神求大事”是一个人生格局,求主加添我们的心志,操练我们的信心,教会我们方法,指引我们的人生。以上祷告是奉主耶稣之名求,阿门!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道就是神”——《约翰福音》系列讲章之二

基督之光——《约翰福音》系列讲章之三

基督的救赎超越宗教——《约翰福音》系列讲章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