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谶语 获取链接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电子邮件 其他应用 二月 01, 2022 虎,嚇唬,拦路虎,骑虎难下,苛政猛于虎,一山不容二虎,虎落平阳被犬欺,前门拒狼后门进虎,松绳子缚不住真老虎,虎狼之师难逃虎头蛇尾。有赊刀人遺余上述虎语,姑妄言之,姑妄听之,翻年证之。非是祝福,权当警示。 获取链接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电子邮件 其他应用 评论
白纸的中国智慧 十二月 12, 2022 白纸,传说由宦官蔡伦发明,蔡伦被阉割了身体,百无聊赖中便做了这不伦不类的发明。人寿百年,纸寿千年,蔡伦才赖纸为媒,得以名传千年。 纸为什么是白的?因为白才有最大的可能性。于是中国人尚白:书法,要义不在浓墨而在飞白;国画,精华不在重彩而在留白;弈棋,白让先;哲学,知白守黑;崇拜,素王;诗文,不著一字尽得风流;道家, “见素抱朴”,儒家, “绘事后素”; 豪放不羁时,举大白,听金缕;孤独寂寞时,无两厢宾对,听内心独白。。。 在上者首先从蔡伦阉了身体得其精髓,他们要阉了在下者的精神。于是有一位伟大领袖说:“一张白纸,好画最美的图画”。把活人变成白纸,无知无识,空空荡荡;染成粉红,折叠齐整;消灭“脏”絮,焚为灰烬;用为 走狗,去若刍狗。 几千年来,白纸,就是中国人的命运:随上意濡染,随上意搓揉,不知道痛也不知道累,甚至不知道自己存在与否。 有一天,白纸在南京的一位小姑娘手里醒了——面对四维的黑暗,白纸在她手中愈加醒目;它不是“反标”,但寓意无穷;它不是武器,但威力无比;它不著一字,却让统治者感觉写满了自己的“罪状”,使人民大众感受到是抗议的“檄文”;它其默如雷,她 恭默守静, 爪牙拿走她的白纸,她仍然保持姿态巍然站立,手中的空白更白,更加光彩夺目。有一位老祖宗说:“有生于无”,有了第一张白纸,便开始了一个生生不息的运动。她的同学站出来了,每人手中一张白纸;再之后,她的同胞站出来了,每人手中一张白纸;再再之后,那张白纸便在全世界飞舞。在上者惊慌失措却又进退失据:以“白纸”为敌,恐遭世界耻笑;不理“白纸”,又恐若“蜡烛”(莱比锡尼古拉教堂掀起的蜡烛革命)蔚为革命,“白纸”有了生命,任何“人”都拿它无法。 中国百年以来, 5.4 失败了,因为它诉诸革命; 6.4 也失败了,因为它寄望改革。革命与改革都不能使中国走出帝制,它们都只能在“未济”中循环往复。但当下的 A4 是不会失败的,因为: 1 、 5.4 后面有党派, 6.4 后面有精英,它们只是少数知识分子的运动,而 A4 是各个阶层共同参与的运动,是去中心化的全民运动,很难被“清零”; 2 、 5.4 有烈度, 6.4 有温情,而 A4 既无烈度也无温情却有温度。烈度是破坏的,温情是幼稚的,其中都没有爱;而温度是带着爱来的,抗议与建构尽在不言中。 3 、 5.4 是文化 - 政治诉求, 6.4 是经济 - 政治诉求,而 A4 阅读全文
“道就是神”——《约翰福音》系列讲章之二 十月 24, 2021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约 1:1 》) 今天我们就只学习一句经文 :《约 1:1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这句经文虽然很短,但包容的信息量极大,它不但解释了神是什么,祂的来历,神的道与世界文化的关系,还使用了一种犹太民族中原先没有的观念,这是福音理性化、处境化、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起点。 首先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约翰福音》的作者和写作背景。本书作者传统认为是十二使徒之一的使徒約翰,寫本書的時候,大概在主後八十五年至九十年間。当时約翰在小亞細亞的以弗所牧養教會,写作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传教——将基督的道传递给外邦人;二是护教——批驳教会内 (尤其是外邦教会内) “耶稣不是神”的异端神学。虽然它是四福音中提到“天国”或“神的国”最少的 (只有5处) ,但我们在上一讲中提到一个概念:认识神是认识世界的前提 ,《 约翰福音》的主题就是介绍耶稣的神性,就是“认识神”最好的读本,在其它三本福音书中都没有耶稣自称是神的记载,只有《约翰福音》中耶稣反复强调这一身份;而且本书是从“神的国”角度来叙述的 (《馬太福音》是結束在主復活;《馬可福音》是結束在主升天;《路加福音》是結束在主應許聖靈降臨;《約翰福音》是結束在主再來) ,因此我们说《約翰福音》更多展现了《圣经》的“世界观” (也就是很多神学家所说的“国度观”)。 现在开始释经。“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太初” 呂振中譯為“起初”,表示沒有時間限定、從亙古永遠就有 (参考《詩九 1 , 2 》吾友方圆先生指出“太初”应指神创造之前即时间之前,“太初”是神学概念而非物理概念) ,在神創造一切以前,就顯示了基督 (約一 3 ,十七 5 , 24 ,箴八 22 , 23 ,西一 15-17 ) ,这一“观点”表明神创造时间,神在时间以外。另说明 创造不是神话,而是一个历史事件。 我们之所以说这一观点“神”,因为这是人类世界唯一超越宇宙世界和时间历史的“观念”。 “有”在中文的表达中太平凡太宽泛,其实希腊原文的表述更有指向性。這一節經文裡描述“道”的三個動詞“有、在、是”都是未完成時式,那是指出一種繼續存在的狀態的時式 (中文里相似概念叫做“正在进行时”) 。“太初有道”不止是從前“有”,現在還是“有”,並且是繼續延長到永遠仍然是“有”。“道與神同在”说明“道”虽然並不構成神 阅读全文
基督之光——《约翰福音》系列讲章之三 十一月 14, 2021 這道太初與神同在。萬物是藉著祂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祂造的。生命在祂裏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裏,黑暗卻不接受光。有一個人,是從神那裏差來的,名叫約翰。這人來,為要作見證,就是為光作見證,叫眾人因他可以信。他不是那光,乃是要為光作見證。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祂在世界,世界也是藉著祂造的,世界卻不認識祂。祂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祂。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這等人不是從血氣生的,不是從情慾生的,也不是從人意生的,乃是從神生的。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祂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约 1:2-14 》) 上次我们只查考了《约翰福音 1:1 》,其实《约翰福音 1-18 》是一个完整的小节 (我们只学习到 14 节,把施洗约翰的见证留到下一讲) ,构成《约翰福音》的前言或序曲,表明了“祂是宇宙的主”这一主题。它向我们介紹耶穌基督,指出了 5 个关于耶稣基督的基本真理: 1 ,祂的永恒性( 1-3 ); 2 、道成了肉身的特殊性( 4-5 ); 3 、先驱者约翰见证的真实性( 6-8 ); 4 、与世界的矛盾性( 9-11 ); 5 、耶稣的神性( 12-13 )。“祂是宇宙的主”加上后面将要表述的“祂是歷史的主”( 19 ~ 51 )和“祂是救世的主”(二 1 ~ 25 ),讓我們看見耶稣和人類的關係,完完全全在于对世界及人類的救赎——这就是耶稣“道成肉身”的目的。整个“约翰神学”的要义就在这几节经文中:约翰形容借着子所彰显的生命和光辉,也描述拒绝这光的罪恶黑暗世界。 有解经家认为《约翰福音》是“耶穌自己的見證”,从什么角度来理解“耶穌自己的見證”呢?我们说一个故事:蘇格拉底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一个大白天,他提著燈籠在街上走。路人不解?蘇格拉底嚷到:黑暗呀!太黑暗呀!路人看到的是自然界的不黑暗,蘇格拉底看見的是人心黑暗和社會黑暗。蘇格拉底与耶稣在这个认识上异曲同工,耶稣也说过“現在是黑暗掌權了”(《路廿二 53 》),但蘇格拉底发现了黑暗却没有可以驱散黑暗的光,耶稣比蘇格拉底高明的地方,就在于他自己给自己作的见证——我就是黑暗世界里的光 ! 由此,他把自己推介给世界,这也就是《约翰福音》的主题思想:“祂是宇宙的主” “祂是歷史的主”和“祂 阅读全文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