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遗产


明天,2月25日,母亲离开我们一年了。大姐在母亲生命的最后十几年里,一直陪伴照顾着她。母亲走后,大姐便举家搬去成都儿子那里——小孙儿小孙女都快长大了,大姐还没顾得上去疼他们。

行前,大姐整理母亲的遗物——那是文革中间我们自己用废木料打的两口木箱。木箱里除了母亲的旧衣物,还有就是她在清纺工作期间便宜买的各种布头。用这些布头,曾经给我们以及我们的下一代缝制过内衣裤,穿在身上不怎么舒服,但心里满满是“慈母手中线”的爱。——这就是武胜四大家族之一的千金、教会大学的摩登女生、总统府简派官员的太太、在省人民政府工作了大半辈子的干部的全部遗产!

“母亲的遗产”还不能完全归罪于我们处在一个掠夺财富社会和物资匮乏的时代,在这些客观条件之外,母亲的“利他”性格也是关键。哲学家们说,人性都是自私的,人的行为都是以“利己”为出发点。可是母亲是个例外,她从来没有要求别人替她做什么,哪怕是自己的儿女。我们不知道母亲爱吃什么,而母亲却能在我们去看望她时端出各自最爱吃的菜;我们不记得母亲的生日,而母亲却在每个儿孙生日时通知大家。。。在母亲去世时我写的“母爱”中有这样一些细节:“我的记忆中,每逢晚间有月光的时候(为的是节约照明的电费),母亲总是要洗上一大脚盆衣物来补贴家用(大概洗一床被子是1角2分,洗长沙发套是1角6分)。此时我们三姊妹便依偎在她的跟前,争相报告我们的成绩,我们并不懂得“为革命读书”“为改变命运学习”这些大道理,我们只是知道,这是母亲满是愁苦的脸上解颐的不多时刻。母亲有时会给我们唱起家乡的童谣,逗我们开心(那些童谣一辈一辈传下来,现在已经传到了她的曾孙)。我们看不懂月光映照下她煞白的脸色,其实她的身体已不堪重负,而且心里比什么都苦,但她不能让我们看到她内心的苦楚。现在回想起来,別的孩子想起搓衣板是“肉痛”,我们想起搓衣板是“心痛”。。。“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外婆、母亲和妹妹都饿成了浮肿,妹妹的肾炎又几乎要了命。夜半醒来,常常听到母亲小声的啜泣,她既不可能向我们这些少不更事的孩子倾述,也没有痛痛快快大哭一场的机会;甚至,连结束自己生命的权利都没有——“母亲”的责任大于她自己的生命。“吃”是那一时代的主题,记得我们吃的是包谷饭,而母亲吃的是红籽面;她经常说“不饿”,把外婆盛给她的饭又拨出一些在我们碗里。印象最深的是发给她与外婆消浮肿的中药内有几粒红枣,她们也要挑出来拿给我们吃。。。。“文革”结束,干部们回到机关,知青也掀起回城潮。孤儿寡母的我们一家没有“门路”,母亲就牺牲她的“干部”身份,下放到清镇棉纺厂工作,换取姐姐到清纺厂当临时工的机会。长年摧折,因此遘疾,姐姐退休后的第二天母亲就病倒了,仿佛坚持在冰雪中的哨兵终于见到了接班的人。。。我翻看照片时忽然发现:我们的母亲——端庄美丽的教会大学学生、武胜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千金、总统府的官太太,竟然没有一件体面的衣裳。长期的贫困使母亲形成了省吃俭用的“恶习”:一根牙签要反来复去的使用,一张纸巾要裁成几张使用几回,十分爱好清洁的她洗脸洗脚也只用“坝櫝櫝”(家乡土话,形容只能覆盖盆底)的几口水。。。可是,在“克己”的同时,她的“博爱”远远超出了家庭。当儿孙们虽不出人头地但也可以帮助人时,她总是要我们为那些没有门路的底层人施以援手。她怀中抱着的这只流浪狗叫“嘟嘟”,狗眼看人比人眼看人准确得多,它一眼认定了母亲便跟着她来到我们家里。大姐每天早晨逼着母亲吃一粒鸡蛋,母亲总是趁大家不注意时悄悄塞在“嘟嘟”嘴里; “嘟嘟”知恩图报,每当母亲一坐下,它便跳到母亲怀里。当我们几个小家刚刚有了并不宽裕的“寒舍”,母亲就将唯一多出来的房子(父亲落实政策的安置之所,后来作了我的婚房)送给了清纺厂的一位女工,因为工厂倒闭这位女工没有了住处。这么“大”的事,她并没有与家人商量,我们也没有一个人表示了异议。在她生命的最后阶段,身上打了若干的洞口插满管子,每天的治疗死去活来,她从来没有大声喊痛,但当看护她的工人要回家过春节时,她竟哭得抽抽涕涕。。。”凡是与母亲生命有过交集的人、狗,哪怕是陌路相遇,哪怕是穷困潦倒,都驻进了母亲的“爱”里面。

“母亲的遗产”就是那些破布头吗?不是,她留给我们的遗产是精神上的。“母爱”中我写到:“我们苦难的家庭与这个苦难的共和国同年诞生——1949年12月22日父母喜结连理,这便是我们这个家庭的缘起。苦难,是共和国的历程,也是我们这个家庭的年轮。苦难能滋生罪孽;也能造就最纯粹的爱。与这个国家只有苦难没有爱不同,我们却拥有一个苦难但和谐、幸福的家庭,母亲的爱就是我们家庭和谐、幸福的凝固剂。”即使是在父亲坐牢,外婆年高,小妹肾炎命悬一线之时,母亲也是坚强地扛着我们这个苦难的家庭,默默地忍受,从不埋怨命运,从不埋怨社会,把我们拉扯成人。母亲“身教”的爱,特别是向上屏闭,向下开源的爱,也就自然流到了我们儿女身上。母亲早年从教会大学毕业,我不知道她的这些品质:利他克己、怜悯慈爱、坚韧顺服是否源于基督的教导?但是,如果以“学像耶稣”作标准,我这个基督徒要远远落后于母亲——这是母亲留给我们的最大的遗产!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道就是神”——《约翰福音》系列讲章之二

基督之光——《约翰福音》系列讲章之三

基督的救赎超越宗教——《约翰福音》系列讲章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