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为什么哭——约翰福音系列讲章

                                              


弟兄姊妹大家下午好,今天仍然是我们《约翰福音》的系列学习,今天我们来到了第十一章。我们一起诵读《約翰福音11:30-45》这段经文:

“那時,耶穌還沒有進村子,仍在馬大迎接祂的地方。那些同馬利亞在家裏安慰她的猶太人,見她急忙起來出去,就跟著她,以為她要往墳墓那裏去哭。馬利亞到了耶穌那裏,看見祂,就俯伏在祂腳前,說,主阿:’你若早在這裏,我兄弟必不死。’耶穌看見她哭,並看見與她同來的猶太人也哭,就心裏悲歎,又甚憂愁;便說:’你們把他安放在那裏?’他們回答說:’請主來看。’耶穌哭了 。猶太人就說:’你看祂愛這人是何等懇切。’。。。那些來看馬利亞的猶太人,見了耶穌所作的事,就多有信祂的。”


在刚才读到的经文里“耶稣哭了”。“耶稣哭了”是《圣经》中最短的一节经文,但也是解释歧义最多的一节经文。产生歧义的就是这句话本身:耶稣为什么哭?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整个故事:上一讲中我们已经讲过。耶稣的好朋友拉撒路病得很重,他的两个姐姐派人去向耶稣求救。她们为什么不去找医生独独要去找耶稣?因为从能力来说,耶稣行了多次医病赶鬼的神迹,屡试不爽;从关系来说,耶稣时常在他们的家里“退休”,与他们三人的关系十分亲密,耶稣不可能不来救她们的弟弟。耶稣告诉来人:“這病不至於死,乃是為神的榮耀,叫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并没有去看望医治。对于所有人来说,他们能够听明白的就是“這病不至於死”。两天以后,耶稣又告诉门徒们拉撒路已经死了,他要再往猶太地去。门徒们提醒他去到那里很危险:“拉比,猶太人近來要拿石頭打你,你還往那裏去麼?”这是指在《约翰福音10:31、33》修殿节期间,犹太人企图用石头砸死耶稣,这事刚过2-3个月,猶太人丧心病狂为了除去耶稣的危险依然存在。但耶稣坚持要去,以至于多馬说出舍命陪君子的气话:“我們也去和祂同死罷”。想想也是,说“這病不至於死”的是你,说拉撒路已经死了而又要冒死赶去的还是你,因为门徒们都没有懂得耶稣话的后半部分“乃是為神的榮耀,叫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到了第四天,耶稣才去到伯大尼,大姐馬大先来见耶稣,告诉耶稣拉撒路已经病死了。她说:“主阿,你若早在這裏,我兄弟必不死。” 耶穌說:“你兄弟必然復活。”馬大說:“我知道在末日復活的時候,他必復活”,马大的观念正是当时法利赛人的观念“末日復活”。耶穌對她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麼?”馬大說:“主阿,是的;我信你是基督,是神的兒子,就是那要臨到世界的。”二姐馬利亞对主十分忠诚,但她也生气耶稣不来救弟弟。见了耶穌也埋冤:“主阿,你若早在這裏,我兄弟必不死”。耶穌看見她哭,並看見與她同來的猶太人也哭,就心裏悲歎,又甚憂愁;看到拉撒路的墓时,耶穌哭了。猶太人就說:“你看祂愛這人是何等懇切。”然后耶稣就行神迹救活了已经臭了的拉撒路。“那些來看馬利亞的猶太人,見了耶穌所作的事,就多有信祂的。”

关于“耶稣哭了”,历来释经家们有不同的解释。

第一种意见是耶穌是為拉撒路的生命而哭,也就是现场的猶太人认为的“你看祂愛這人是何等懇切”;同时祂也受馬大和馬利亞的情绪感染,“与哀哭的人同哭”(《罗十二15》),因为经中明明白白写着“耶穌看見她哭,並看見與她同來的猶太人也哭,就心裏悲歎,又甚憂愁”。作为“以马内利”的神,“他們在一切苦難當中,祂也同受苦難”(《以賽亞書》),耶穌深愛馬大和馬利亞,深愛拉撒路,愛,讓耶穌哭泣。这一见解证明了耶稣完全的人性,面对生离死别耶稣自然的感情流露。但这种解释有个缺点:耶稣马上就要救活拉撒路,他就是为此而来,并且要“叫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他不至于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使拉撒路复活,他为此而哭的话就与他先前制定的周祥计划有矛盾。

第二种意见认为耶稣是对人类面對的无可避免的死亡而哭。的死,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寫照。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羅6:23》)。人类都在死亡的權勢底下,耶稣哭是因為祂十分同情人的處境。但这种解释的最大问题是耶稣清楚地知道自己“道成肉身”的目的,他有能力通过十字架上的牺牲来战胜“死”和“罪”,因此祂作为人子虽有可能哭但哭却有损他神子的身份。

第三种意见认为耶稣是是为自己而哭,因为他知道自己将要承担全世界人类的罪,救出坟墓意味着自己将走进坟墓。参考经文(《约一4:8》)“神爱我们,差他的儿子为我们的罪做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我们想一下后来发生的情节:当耶稣被钉上十字架,上帝却一如既往地沉默,既没有从天上伸下手来拯救他,甚至没有看他一眼。这个时候耶稣感觉上帝抛弃了他。所以在十字架上喊出了“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虽然耶稣是神儿子,但正如他自己说的,许多事只有上帝知道,除了神没有人知道,包括子也不知道。但这种解释的最大问题与前一种一样,耶稣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使命就是通过十字架上的牺牲来战胜“死”和“罪”,他就是为此而生的,所以还是可能哭但不至于哭。

第四种意见认为耶稣是對人们被犹太文化束缚而哭。根據猶太經典註釋書《米示拿》的規定,古时犹太人的习俗,哀丧期长达三十天,邻舍与亲友会来探望并慰问丧家。除家人以外,还雇有妇女帮着哀哭。縱使是一個窮苦的家庭,舉行喪禮時要雇用至少二個吹笛手和一個職業性的哭喪者。这有点类似于中国农村中丧事礼仪的职业哭丧人,也是孔子提倡的“依礼由仁”。耶稣对这些假冒伪善十分反感,因此〝悲嘆〞與〝憂愁〞。〝悲嘆〞與〝憂愁〞原文有厭煩、生氣的意思,在马太和马可福音书中都是“责备”和“严厉警惕”的意思。而且这些人嘲笑挑衅耶稣说:“他既然开了瞎子的眼睛,岂不能叫这人不死么?”耶稣曾多次面对“这不是木匠的儿子吗”以及审判行淫妇人实际上是法利赛人对耶稣母亲的指控等等挑衅,耶稣多次与法利赛人交锋,也多次被家乡人嘲笑,没有一次他会因此而哭。

上述四种解释都旨在说明耶稣的人性,说明耶稣的哭是“人之常情”。第一种说明耶稣的哭是“生离死别”的哭;第二种说耶稣的哭是“感同身受”而哭;第三种说耶稣的哭是“触景生情”的哭;第四种说耶稣的哭是“悲愤叹息”的哭。但我们知道《约翰福音》的主题是说明耶稣的神性.这个故事也是在说耶稣所行的一个神迹,耶稣已经事前说明“叫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并且他告诉大家“拉撒路死了”后说了句:“我沒有在那裏就歡喜,這是為你們的緣故,好叫你們相信”。相信什么?就是相信这一句伟大的宣告:“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为此,祂在拉撒路病重还“不至于死”时没有来医治他,在拉撒路刚死时还不出发,故意拖到第四天即犹太文化里认为的灵魂三天离开身体后才去。那时,按玛利亚的说法,拉撒路“他現在必是臭了”。耶稣就是要创造一个神迹,“好叫你們相信”。用“完全的人性”来理解耶稣哭的“人之常情”与《约翰福音》主题不符,也与本节前后描述的情况不符,因此,释经家们常使用的这些看法不能说服我们。

那作为神耶稣为什么哭?耶稣为什么会哭?耶稣为什么人哭?我认为耶稣是为着人的属灵生命而哭,特别是为着他“爱的人”即他的门徒、马大与玛利亚的属灵生命而哭。首先我们来看他“爱的人”:《摩根解經叢書》说,兩個姊妺用來說到耶穌對拉撒路的愛所用的那個字,就是Phielo,這個字是說到情感上的愛。這是她們所認為耶穌對她們兄弟的愛。但是當約翰寫到“耶穌素來愛馬大和她妹子”時,他用的動詞agapao這個字具有完全不同的意義。Agapao是“圣爱”,是“爱人舍己”的爱,有耶穌把自己獻身于馬大、馬利亞和拉撒路的意思,因此祂是冒着“猶太人近來要拿石頭打你”的巨大风险来的。我们横向比较一下:在耶稣三次问彼得“你爱我吗”那个故事里,耶稣用agapao彼得不能懂,彼得用Phielo回答。作为耶稣的大弟子都不能懂,现在换到耶稣最亲近的两姊妹也不能懂,这两个故事说的是同一道理。他们三人代表了与耶稣最亲密的人。馬大不懂还说得过去,因为我们知道她习惯于服务而不是听道;但玛利亚同样不懂。她虽然安靜在主腳前“听道”(《路10》),但还是不明白耶稣的爱。所以她与马大一样也說同样的话。在后一章中,她把极其贵重的香膏抹在耶稣的脚上,而且是用自己的头发去揉擦(《約13》)。她的香膏也并没有给她亲爱的弟弟拉撒路抹,因为 “是为耶稣安葬之日留存的”,可见耶稣在她心中超过了弟弟。耶稣“道成肉身”有两个目的,一是告诉我们真理,二是替我们赎罪。替我们赎罪是有时间性的,祂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但祂最亲密的这些弟子仍然不能完全理解自己的身份、自己的目的、自己的爱,祂为了门徒们的灵性生命着急。所以当玛利亚信心迟钝,也讲出馬大一样的话时,祂迫切的心情导致祂哭了。 祂可以替我们死,但他死的价值是让我们不死——可是我们并不认识祂就是那唯一可以救赎我们的神。因此马大也好,玛丽亚也好,彼得也好,灵性上都还是死的,耶稣是在哭我们这些“活死人”。在《路十六22~26)》中,还有另外一个拉撒路的故事可以与本文互参,本文的拉撒路体现了“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 《路加福音》里討飯的拉撒路则体现了信靠主死后的安息:“血肉之體,不能承受神的國”(林前十五50)。两个人都叫“拉撒路”,“拉撒路”这个名字本身很有意思,意译就是“神是我的帮助”。在神看來,人肉身的死不可怕,如同玛利亚的弟弟拉撒路可以死而复活,也如同《路加福音》里討飯的拉撒路一样,死后得到安息;可怕的是在永恆裡的死,那就是灵命上的死,是對於死後光景的無知,那就永无指望。马大见耶稣是“出来迎接他”,玛利亚进了一步,是“俯伏在祂腳前”,但她们都没有在生命上信靠祂到“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这样一种程度,因此耶稣哭了。

我们平时查经读经,望文生义、似是而非、似懂非懂、浅尝辄止,看起来都是些简单的故事。牧师问我们”知道了吗”?我们都回答说“知道”了。我们真的“知道”了吗?我们真的“知”了“道”吗?我们 “知”的是“真道”吗?其实未见得,我们可能与“三次问爱”时的彼得一样,也可能与馬大、馬利亞一样,他们与主这样亲密都不能真正认识主,不能真正“知道主的爱”。照保罗在《哥林多前書8:2》的解释: 若有人以為自己知道什麼,按他所當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我们很可能在读一本“圣经故事”,或者进了一步在品尝一篇道德文章,而不是在体会神启示的“道”。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一些基督徒享着世界的荣耀却想得到天国奖赏,今世当财主永世作拉撒路,这就是妄图自欺欺神!

耶稣哭了,《圣经》中耶稣一共哭过三次:《路加福音19:41-44》耶稣哀哭耶路撒冷,那是为以色列人背弃上帝所将遭致的悲惨命运而哭(《路加福音》特别强调耶稣的犹太人身份); 《希伯来书5:7》,’基督在肉体的时候,既大声哀哭’,耶稣知道自己将要被钉十字架,知道自己像羊一样被人宰割,这是耶稣最无助最痛苦的时候,这时的他是为自己的肉体生命而哭(《希伯来书》特别强调耶稣人的身份);这两次哭都容易理解,前一次是耶稣作为“犹太人”替同胞哭,后一次是耶稣作为“完全人”替自己哭。只有这一次,与《圣经》中其它地方出现的“哭”字不同,也与另外两次他的“哭”不同,耶稣哭了的“哭”字是δακρύω  (dakryo – 无声饮泣) ,整本圣经里只出现了这一次,非常特别。这个哭不是“人之常情”,而是“神之不常情”。为什么,因为神子也仅仅“哭”过这一次。耶稣靠行神迹来启导马大玛利亚等门徒实在是出于无奈,如果人们彻底信靠神,耶稣是不会使用行神迹的方法的。在今天,我向我们大家发问(也包括对自己的扪心自问):我们真的相信耶稣,相信祂是我们生命的主,相信我们的生命在于祂,复活也在于祂吗?我们的相信是理论上的接受还是生命的认同?

这里面有一个时代背景:在耶稣门徒心目中,耶稣作为救世主当然是从神那里来的,但同时,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在犹太先知文化中,“神的儿子”的意思就是“从神而来”。只有神的儿子才能保证他们的救恩。也就是说,作为神的儿子,耶稣肯定拥有神的能力,因而能够给他们带来拯救。神的儿子自身是不是神呢?这样的问题似乎并没有进入他们的意识。在福音宣告中,他们更多地是强调耶稣是拿撒勒人,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后复活。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做基督徒就是跟随拿撒勒人耶稣。公元64年,罗马城发生了一场大火;罗马皇帝尼禄在调查这场火灾时最后归罪于基督徒,其理由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基督徒是无神论者,所以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因此,这场大火只能是他们干的。为什么说他们是“无神论者”?因为他们崇拜的是一个人,而且是在十字架上处死的罪人。我们都知道《约翰福音》比其它三福音都成书晚,它就是在这次事件后成书的。它特别强调耶稣的神性,因此,耶稣的这一次哭,与剩下的两次是不一样的。

因为我们今天研读的是《圣经》中最短的一句经文,所以我们也用最短的一句话来作结束祷告,这一句祷告词虽短,但却是呼天抢地痛彻心扉的,是出自我们灵魂深处最真切的:“主耶稣,我们都将努力在生命里与你合一,希望从此以后不再看到你为我们的属灵生命流下泪水,阿门!”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道就是神”——《约翰福音》系列讲章之二

基督之光——《约翰福音》系列讲章之三

基督的救赎超越宗教——《约翰福音》系列讲章12